江苏公众科技网          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cce3932fc97476648ca313e32e0c03e1
首页 > 法律服务 > 以案说法

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第一案

发布日期:2022-02-18 18:49
  2020年4月,田某在某网站发布虚假兼职信息,吸引有兼职意向的求职者向其邮箱投递个人简历,个人简历中包含了姓名、电话号码、年龄、性别、所在地区等等信息。田某收到个人简历后,明知案外人系用于非法用途,为谋取经济利益,向案外人出售个人信息25000余条,非法获利9000余元。案外人将购买的个人信息用于实施诈骗等犯罪活动。田某的行为使不特定多数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安全长期处于潜在的风险之中,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损。公益诉讼起诉人据此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被告田某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违反该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众多个人的权益的,人民检察院、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和由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常州市人民检察院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田某收集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不具备正当性、合法性,并以牟利为目的进行非法买卖,其非法收集、买卖的个人信息数量较大,涉及面广,给不特定自然人的人身、财产权利造成损害。
  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田某在国家级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款项由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中共常州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开设的专项资金账户进行管理。

本稿件由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 供稿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协人才服务中心 (江苏省科协院士专家服务中心)       苏ICP备19039136号-1